<!–@IMAGE_6510258_CENTER_0@–>
上海昨天起正式實施垃圾強制分類,上海市城管執法局當天立即展開執法大檢查,展現貫徹垃圾分類決心。昨天一整天,上海共檢查各類單位四千二百一十六家,並開出六百廿三張責令整改通知書。而官民為了垃圾分類也各顯神通,展開一場大鬥法。
上海市人大今年初立法通過的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」七月一日實施,將垃圾分為: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乾垃圾、濕垃圾四大類。條例規定,個人若未按分類要求投放生活垃圾,將被處以人民幣五十元以上兩百元以下罰款。企事業單位最高罰款更可達人民幣五萬元。
「東方網」報導,上海市城管執法局昨天共出動執法人員三千六百人次,深入社區、單位、樓宇、商家及公共場所開展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。
收到第一張責令整改通知書的是五星級酒店—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。新民晚報稱,昨天上午九點卅分,執法人員到酒店檢查,在酒店垃圾廂房發現可回收物桶中混有紙巾。
報導稱,執法人員告訴酒店垃圾分揀人員,「紙巾是紙張,不是屬於可回收物嗎?」、「不管乾的紙巾還是濕的紙巾,都屬於乾垃圾。」此外,執法人員還發現,雖然酒店設有四分類垃圾桶,但標識不符合規定,桶上也沒有加蓋。
上海市城管執法總隊隨後以「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」,對酒店開出「責令改正通知書」,要求立即改正。若拒不改正,將處以人民幣五千元至五萬元罰款。
<!–@IMAGE_6510259_CENTER_0@–>
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彭燕玲表示,考慮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,在實際執法過程中會貫徹督促教育整改為先原則。當發生違法行為時會先責令改正,如果經教育仍不改正或屢教屢犯的,執法部門將嚴格按規定實施處罰。
多數上海民眾除仍不習慣繁瑣的垃圾分類程序,對垃圾收取改為定時定點也頗有微詞。台灣當年開始實施垃圾強制分類時出現過的各種問題,在上海前期進行宣導推廣時也一一浮現。例如,將家用垃圾拿到人行道上的公共垃圾箱丟棄,或是丟到公司垃圾桶。還有不少人是趁著夜黑風高,半夜偷偷丟垃圾。
為此,上海有些小區已在垃圾集中投置區架設監視器,有些社區則發動小區阿姨、大爺志願者,從亂丟的垃圾中搜出留有個人資料者的蛛絲馬跡,並放話要讓不做好垃圾分類的人,「一個也跑不了」。